close


對外投資不能輕視風險



  對外投資不能輕視風險

  雖然當前中國對外投資規模快速增長,政策支持有力,但企業“走出去”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中國企業因水土不服面臨投資失敗的風險不時出現

  ◎ 文 《法人》特約撰稿 高峰

  2015年12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發佈瞭“2015年度中國海外投資國傢風險評級”。評級報告根據相關案例,給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提出風險預警。

  自2014年境外投資總量首次超過引資後,2015年中國海外投資依然保持瞭兩位數的較高增長。商務部發言人日前介紹,2015年1——10月,中國境內投資者累計實現對外投資589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3%。

  中國對外投資增長不僅有利於本國經濟結構調整,也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瞭貢獻。在未來,世界對中國投資的需求仍將保持上升趨勢。但在對外投資過程中,相關機遇與風險並存,準確識別及有效應對風險,提前做好風險防范工作,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勝敗的關鍵。

  “走出去”是大勢所趨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強,外匯儲備增加,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越中路重劃區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來越強勁。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認為,中國目前已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在成長為最有影響力的大國。中國企業大規模“走出去”的條件已經成熟。

  2014年,中國首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2015年前10個月,對外投資趨勢依然向好。據商務部統計,1—10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2個國傢地區的5553傢境外企業進行瞭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對外投資5892億元人民幣。

  2015年前10月,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項目總體規模不斷放大。1—10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項目307個,較2014年增加39個,累計合同額1083億美元。

  令人關註的是,2015年前10個月我國對境外制造業投資,特別是對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迅猛。據統計,2015年1—10月,我國企業流向制造業的投資99.4億美元,同比增長82.8%;流向裝備制造業44.87億美元,同比增長120.7%。

  中國不斷增長的對外投資彌補瞭一些國傢資本短缺的不足。中國可以通過一些渠道提供一定的資金擔保和商業貸款,幫助其中一些國傢解決資金困難問題,恢復國內產業活力,這樣就可以在互惠互利中,加快中國裝備“走出去”的速度。

  中國投資還繁榮瞭當地經濟,提高瞭東道國的稅收和就業。比如,中國通過海外工程承包等方式參與其他國傢的基礎設施建設,為非洲等地區的工業化進程提供瞭支持。另據統計,2014年境外企業向投資所在國繳納的各種稅金總額達191.5億美元,雇用外方員工83.3萬人。

  近兩年來,中國提出瞭“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建立亞投行、絲路基金。統計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8個國傢進行瞭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120億美元,同比增長66%。

  這些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契合沿線國傢的共同需求,將通過支持相關基礎設施投資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為歐亞國傢乃至世界各經濟體帶來新的動力,受到大傢的廣泛響應和支持。

  攻克“水土觀音農地貸款不服”

  雖然當前中國對外投資規模快速增長,政策支持有力,但企業“走出去”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中國企業因水土不服面臨投資失敗的風險不時出現。

  筆者認為,未來企業“走出去”要穩步發展,防范風險。就外在環境而言,中國企業一方面要面臨經營、財務、匯率等市場風險;另一方面還可能會遭遇文化差異、政策法律、勞工環境、政局動蕩、自然災害等非市場風險。就自身而言,一些企業缺乏海外投資戰略方面的經驗,對國際投資遊戲規則不熟悉。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不僅要對可能遇到的困難做好準備,還要強身健體,增加抗風險能力。筆者建議,一是建立清晰的戰略規劃和目標,並構建科學民主和高效的決策機制;二是做好投資項目前期的市場盡職調查和投後管理,切實對自身海外投資的經營和風險負責;三是提升企業投資並購後續的資金融通能力;四是重視並購後的跨國管理和文化融合;五是加快培育既通曉國際規則又熟悉經營管理的國際化投資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要從根本上解決企業“走出去”問題,除瞭企業自身的“強身健體”外,關鍵還是要堅持改革和市場化的取向,進一步理順境外投資管理體制,厘清政府管理邊界,減少政府幹預,取消行政審批,真正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金融機構要積極創新,提升跨境金融服務的能力,促進企業更好更快地“走出去”發展壯大。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市場分佈多元化,遍及全球近200個國傢和地區。對外承包工程,開拓發達國傢市場取得瞭積極的進展,行業機構進一步優化,能源資源、加工制造業等行業跨國並購日益頻繁,對外投資與承包工程和資源開發緊密結合,境外產業園區等集群式“走出去”有益嘗試,境外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大型投資運營項目和特許經營項目不斷增多,企業海外資產和收益規模繼續擴大。

  “走出去”有利地促進瞭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部分緩解瞭國內資源不足、市場飽和,以及產能過剩的矛盾,有效地拉動瞭進出口貿易。“十一五”期間,非金融類境外企業實現銷售收入核計達到2.3萬億美元,實現進出口總額6909億美元。大部分境外企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開展屬地化經營,幫助東道國經濟發展,促進實現瞭中外雙方的互利共贏。

  外部環境日趨復雜

  面對新的形勢,我們將堅持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拓展新的外部合作領域和空間,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和質量,堅持進口和出口並重,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更好地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特別是進入“十二五”時期,我國正處於對外投資合作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走出去”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風險和挑戰。

  概括地來說,一方面“走出去”面臨著外部發展機遇不斷增多,內在條件日益完備,世界經濟逐步復蘇,國際直接投資直線回升勢頭,部分國傢資金短缺尚未緩解,我國企業跨國並購,獲取技術、人才、品牌、營銷網絡等境外資產機會增加。

  全球范圍內生產要素加快更優配置,發達國傢致力於發展綠色、低碳、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中國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業的投入,有利於我國企業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競爭,進行資源和產值鏈整合。新興經濟體實現持續較快增長,希望分享中國模式的成功經驗,與我們開展經貿合作的意願非常強烈,我國產業優勢逐步形成,企業活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走出去”基礎日益鞏固。

  另一方面,“走出去”所面臨的外部環境也日趨復雜,自身尚存在諸多的問題和制約。

  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各國發展不平衡,投資貿易保護主義日漸升溫,外部壓力日益凸顯,中外文化和利益沖突也不可避免。

  我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對外投資遇到的阻力在加大,國際安全形勢也在復雜化,境外中資機構的人員人身和財產安全威脅不斷加大,境外企業文化建設、社會責任及與當地的融合也成為急需解決的任務。企業國際化人才矛盾日漸突出,市場判斷和風險防范能力有限,融資渠道狹窄,在處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企業發展與當地發展融合的關系方面也顯得能力有所不足。

  投資風險將長期存在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各類境外風險呈現上升趨勢,對我國對外投資合作造成瞭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

  一是安全風險。我國對外投資合作業務相對集中在高危市場,對外投資存量前20位的國傢和地區中對高危或高風險國傢的投資額占到1/5,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合同額超過10億美元的89個國傢和地區中,屬於全球建築業市場風險最高的20個國傢就有18個。在對外勞務合作方面,超過5000人的24個國傢和地區中有1/5的勞務人員生活和工作在高危或高風險國傢。據初步統計,近兩年共發生涉及境外中資企業和人員的安全突發事件198起,共造成139人死亡,135人受傷。

  二是政治風險。部分國傢冠以國傢安全為由,通過政治手段阻撓我國企業正當的投資經營活動。一些國際輿論和媒體失實報道,經常使經貿問題政治化。一些當地的勢力以保護就業和民族產業為名,也對我國企業投資合作加以非難和歧視。

  三是投資風險。在歐債危機持續、不斷蔓延的形勢下,歐美經濟增長短期內難以快速恢復,有效需求不足,導致企業開拓市場難度加大,利潤增長空間受限,包括大宗商品在內的全球資產價格上漲,可能抑制全球生產和貿易擴張,提高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成本。一些發達國傢和資源富集國強化對外國企業並購本國資源關鍵技術的審查,部分發展中國傢政策穩定性也有待提高。

  四是中外融合風險。由於語言、風俗習慣、價值觀、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明顯差異,中國企業與當地社會在文化融合方面面臨不同程度的碰撞,同時,中國企業大規模“走出去”,打破瞭當地利益集團的原有格局,擠占瞭他們的市場,由此也引發瞭一系列的利益沖突。

  另一方面,“走出去”企業因為自身問題導致的一些風險,部分“走出去”企業跨國經營水平總體不高,國際化經驗不足,風險防范意識不強,缺乏跨國經營的復合型人才和企業核心競爭力;部分企業對外投資存在沖動形象,缺乏長遠運籌規劃,易導致決策失誤。

  積極主動做好風險防范

  對應這些問題和風險,關鍵是作為“走出去”企業的主體,要積極主動地做好“走出去”境外風險的防控工作。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建設,加強科學戰略決策。

  企業應該完善符合自身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海外經營管理體制,形成科學合理的母子公司管理方式,提高對市場及項目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反饋效果及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

  根據國際投資發展形勢和國傢政策導向,結合自身主業,選擇好跨國經營的重點領域和優先發展方向,加強對全球市場佈局的戰略研究,制定清晰明確的經營策略和發展規劃,確定好重點目標市場。加強企業間的協調合作,避免行業內部無序競爭,最大限度地維護企業的整體利益。

  二是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加快與當地的融合。

  當前,“走出去”企業海外社會責任問題日益凸顯,企業海外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已成為評價企業的重要標準和內容,並受到國際社會和東道國的高度關註。企業應該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完善海外社會責任治理機制,加強對外派人員的培訓教育,加大對外正面宣傳力度,保障經營活動公開透明。

  還要加強遵紀守法,誠信經營,對外樹立良車貸利率計算及車貸利率試算表excel免收費諮詢估貸好的形象,與當地各種利益集團和相關部門人員和諧相處,化解中外利益糾紛和矛盾沖突,降低針對我國企業和人員安全事件發生概率,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實現屬地化經營管理,保障當地員工的合法權益,妥善處理公共關系,加速與當地文化融合。

  三是做好風險應對工作,提高“走出去”的成功率。

  加強對投資國法律政策及投資環境的前期研究,提前做好國別項目風險評估工作,減少海外投資力度的盲目性和從眾心理。

  與此同時,還應減少不必要的損失,要制定境外安全管理和風險防范制度,建立境外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機制,完善有關應急預案,並落實所需經費,設立專門的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負責保護外派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16-01-04/doc-ifxncyar6289768.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qf40ne65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